免费发布采购 发布产品

方便食品亟待“提质上档”

   日期:2015-10-1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1730    评论:0    
核心提示: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请朋友吃饭,红烧牛肉、酱香排骨、小鸡炖蘑菇、老坛酸菜、西红柿鸡蛋……随便挑。朋友选好菜直到上桌后才发现,别人请自己吃的是方便面。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人请朋友吃饭,红烧牛肉、酱香排骨、小鸡炖蘑菇、老坛酸菜、西红柿鸡蛋……随便挑。朋友选好菜直到上桌后才发现,别人请自己吃的是方便面。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不少人在旅途中依然选择方便面加火腿肠作为主食,留守在家的宅男宅女也会拿速冻水饺来打发一顿晚餐。方便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国家食品工业的重要板块。

不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4年全国方便面及其他食品制造行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25.69亿元,低于全国食品工业7.8%的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万亿元,同比增长仅4.8%,全行业处于艰难转型期。

方便食品行业下行

记者在北京市一家大型商超和一家社区便利店里都发现了一个现象:整整齐齐码在货架上的各大品牌方便面口味丰富、价格优惠,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有的还绑着赠品,却少有消费者问津。

“方便面买赠活动很多,只不过赠送的礼品有所不同,杯子、洗菜盆、卤蛋都有,或是参加活动的品牌不同。但目的都一样,就是让消费者多买。买得多了才能赠。”联想桥附近一家超市的促销员告诉记者。然而,销量却一般,留给人“过大、过剩”的感觉。

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全国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行业利润增长率低于食品行业整体水平,销量连续四年下跌,行业发展陷入困局。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显示,2014年,原有28家参与统计的方便面企业,有6家已经停产或半停产;在已有的22家企业中,有9家销售额下跌;全行业产量下跌10.6%,销售额下跌7.9%。

“2015年上半年,这种全行业生态环境及市场生存环境的双重恶化。方便面行业产能过剩及利润下行带来的风险历来由中小企业承担,现在开始由下向上传导。”孟素荷分析道。其中排在前四位的企业中,康师傅、今麦郎销售额分别下滑3.45%、48.18%;康师傅、白象、今麦郎销售量分别下滑2.5%、12.87%、37.70%。

而与此同时,行业下行之际,2014年却仍有62条生产线进入,其中康师傅是54条。2015年上半年康师傅财报首陷困局,这种困局2014年已经开始显现,是过去22年康师傅从来没有过的。

孟素荷表示,过度竞争以及10年中的价格厮杀,失大于得,使行业价值下跌。不过,方便面企业2015年上半年的局部突围,市场已给予良好回应。她称,统一不再与竞争对手打价格战,上半年扭亏为盈,而手段很简单,就是不再赠送火腿肠。

对于方便面行业的未来5年,她认为将实现恢复性成长,销售额高于产量上升,“完成对新型市场的培育,用高端面推进容器面增长,争取达到60%以上市场份额”。

契合消费者需求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长韦俊贤在上述大会上表示,中国方便面消费远低于日本、韩国,有巨大市场空间。而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对于方便面并不十分买账。

除了企业的恶性竞争外,“中国消费者对方便面的信心也可谓降到了最低点。在个别消费者看来,方便面几乎成了垃圾食品的代名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层出不穷的食品谣言成为方便面产业的最大困扰,给整个行业也带来了巨大伤害。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30岁的IT从业者李先生表示:“以前上学时没得吃,常吃方便面,结婚后自己做饭就不需要了,熬夜加班时才偶尔泡一包。”他对方便面的一些负面消息也有耳闻,“现在有了更多选择的替代品,更为了健康着想,谁还会吃它呢?”

中国方便面在2008年一度达到了顶峰,年销售500多亿包、销售额500多亿元,但此后,整个行业进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一个重要原因是方便面被推上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消费者对包括方便面在内的所有食品产生信任危机。

孙宝国解释道:“方便面作为中国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典范,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让其安全性有充分保障。”他表示,宣传需要遵从事实,恢复消费者信心需要行业的正确引导;各生产企业要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普及方便面相关科技知识。

同时,孙宝国预计,未来几年方便面产业销量将会遇到1000亿包的天花板,销售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而“提高方便面的品位和档次,适应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根本出路”。

今麦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认为,方便面企业在寻求创新和寻找消费者需求点方面,需要做到有舍有得。即“放下”熟悉的方便面味道,“拿起”厨房的原汁原味的味道。

速冻食品“优等生”

方便食品中,除了最为人所知的方便面,还有速冻食品。孟素荷认为,速冻食品是方便食品行业的“优等生”,企业家群体相对冷静和理性,行业整体生存状态良好。

“中国速冻食品市场之大,为世界速冻食品企业公认,同时速冻食品正在逐渐走向主食化,现在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紧张,未来对速冻食品的需求量还将有大幅增长。”思念食品CEO王鹏表示。

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家餐桌上,方便面很少出现,但速冻水饺、速冻汤圆还是有的,口味比较好,也为了‘赶时间’考虑。再有就是为丰富食材,我们还购买鱼丸、鸡肉丸、牛肉丸等,煮着吃、涮火锅,都不错。”

在中国,三全、思念、湾仔、安井等企业占据速冻调理食品市场70%的份额。孟素荷认为,三全对行业的深耕,湾仔的冷冻面条,思念对油条的标准化生产,安井对鱼丸、火锅料的拉动,促成了全行业长达20年的成长和对方便面的超越。

事实上,中国的速冻食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开发于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末,在2004年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时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不过,从2013年开始,速冻食品行业的增速放缓,回到20%以内。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统计,在中国食品工业连续三年换挡降速、行业利润率亦在下跌的大环境下,速冻食品行业正稳步成长、增速趋缓。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速冻食品加工企业369家,主营业务收入782.28亿元,同比增幅达15.73%,处于全国较高水平。2015年上半年有所回升,全国速冻食品制造行业完成累计主营业务收入404.08亿元,同比增长17.06%。

“这个行业是中国传统食品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孟素荷分析,在全行业竞争持续推进、利润率缩水的背景下,由于空间大、回旋余地宽,行业创新活跃、差异化明显,对行业的整体增容作用巨大。

消费者对新鲜安全的食品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速冻方便食品未来在实践消费者和现代食品工业的健康导向上还需创新升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